NEWS
新聞資訊
食品小作坊專項整治開啟 新規政策不斷出臺
當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仍是食品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小作坊經營規模小、生產加工設備簡陋、食品質量安全知識缺乏、質量衛生控制能力薄弱等問題。近日,不少地方積極進行開展整治工作,出臺或者印發了相關政策,食品加工質量安全水平。
呼和浩特廚房革命“四化”管理模式
據悉,呼和浩特市全面深化“廚房革命”成果,持續開展食品加工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專項治理工作,明確要求廚房操作“透明化”、食品貯存“超市化”、現場用具“色標化”、加工制作“規范化”的“四化”管理模式。
另外,治理的內容包括食品加工小作坊加工場所衛生及設施設備配置使用情況、餐飲具清洗消毒情況、廚房排水管出口處安裝油水分離器情況等等。
眾所周知,隨著食品工業快速發展,很多食品小作坊都由原來手工加工向工廠化流水線作業轉變,比如柿餅加工。筆者獲悉,富平某公司引進生產設備,可實現柿子全自動削皮、人工智能烘干,全程無菌化清潔加工,不僅生產效率,同時減少人工操作環節,降低手工操作帶來的食品安全、衛生問題,使產品質量進一步提升。
浙江出臺食品小作坊生產管理新規
據了解,浙江省衛生計生委發布《食品小作坊通用衛生規范》,該標準將于2018年11月1日正式實施。筆者了解到,該《規范》對小作坊制造米面、糧油、酒水、糕點的衛生要求有了新規定。
其中,在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上,《規范》明確要求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進行添加,并明確了小作坊對于添加劑要遵守計量工具稱量使用,還要標識“食品添加劑”字樣;在預包裝食品和散裝食品,都必須要有標簽,上面要寫明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和規格,食品小作坊名稱等內容。
一提到食品添加劑,很多人就“談劑色變”。業內表示,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質,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如抗氧化劑、防腐劑、保鮮劑等,只要相關部門進行嚴格監管,加上食品加工企業規范使用量,不會存在安全問題。
云南規范食品小作坊保障食品安全
筆者獲悉,云南省出臺規范食品小作坊生產“40條”,從加工場所衛生管理、設備使用要求、人員健康管理等領域保障食品安全。而由云南省食藥監局牽頭起草的《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衛生規范》于2018年6月9日正式實施。
據相關人員介紹,《規范》中沒有沒明確界定小作坊選址離污染源的具體距離,但是要求“必要時采取有效防護措施,保證加工場所不受污染源的污染”。
我們知道,不少食品加工會產生廢水廢氣,不經過處理會污染大氣、水源或者土壤等。之前,某一家豆腐坊因污染事件被媒體曝光。因此,相關小作坊加工企業需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防患于未然,例如安裝煙氣收集處理裝置、改換清潔能源、安裝污水處理設施等等。